View Static Version
Loading

教師實戰Q&A-家長篇 老師護生/身寶典

Q11:如果有家長質疑學校不應該上同志教育,該如何回答?

若學校不教同志教育,在這種資訊流通的時代,孩子很可能透過其他管道接收錯誤訊息,反而更令人擔心。而且,若孩子沒上過同志教育,可能會因為不理解而歧視,甚至去霸凌其他孩子而成為加害者。這些都是老師和家長們所不樂見的狀況。

Q12:家長真的可以選擇讓孩子不上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嗎?

無論國內法或國外法,家長沒有全權決定子女是否接受國家教育內容的權利。《兩公約》雖然明定家長有為未成年子女選擇學校的權利,以及不同意公立課程的自由,但家長的教育選擇權並非毫無限制。依據《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3條第3項及第4項規定,家長教育選擇權之行使範圍仍須符合國家所規定或認可最低教育標準之非公立學校。因此,當家長行使子女的教育選擇權時,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本,並立基於保障人權、自由、反歧視,且不能提供低於公立教育標準的內容。

Q13:家長可以因為宗教信仰,而不讓孩子上性別平等教育的某些內容嗎?

我們可以理解宗教信仰對於家庭的意義,但現在的性別平等教育是涵納多元的教育。若家庭的宗教強調守貞,那屬於個人價值,當然可以遵守,但還是需要讓孩子認識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其他的價值觀。孩子依舊可以選擇守貞,但他也會是個心胸寬大、接納多元觀點的公民。

Q14:有家長擔心孩子上了同志教育就會變成同志,該怎麼回應?

學生終究會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面對各形各色的不同團體或個人,同志教育是孩子認識社會現象的一環,對於許多孩子來說,也可能是能夠肯認她/他們生命的重要機會。因此,這不是「能不能教」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中,真的有學生因為害怕被霸凌、被取笑,在學校一整天不敢去廁所,不敢談論自己的生活。如果這樣的孩子是存在的、這些恐懼是他們的生命經驗,那怎麼能不談同志教育呢?

擔心孩子「變成同志」,這個說法隱含了「同志是不好」的價值觀,也呈現了對同志的不理解與偏見。這樣的偏見一方面容易掩蓋與助長對同志的不平等對待,也會加深同志族群的焦慮不安。這正是為什麼性別平等教育需要教導所有學生同志教育,以學習尊重差異、減少傷害的原因。

Q15:如果家長問:真的沒有孩子因為上了同志教育而變成同志嗎,要如何回答?

當孩子接受同志教育,他們可能會因此對同志比較認識和了解,而開始尊重不同性傾向的人,這會讓整個社會環境對同志更加友善。如果你的孩子受到同性吸引或想要變性,不太可能是因為同志教育所造成。但落實同志教育,會讓這樣的孩子過得更真實沒有秘密,更自在沒有傷害。

Q16:「反性別平等」是不是多元聲音的一種?

多元指的是挑戰各種形式的歧視,分析壓迫和權力關係,培養多元文化識能,提倡社會正義的民主素養。因此,當「反性別平等」的觀點是漠視性別間的權力關係,甚至歧視與壓迫多元性別族群時,它如何作為推進社會朝向開放與包容的多元觀點之一呢?

想看更多教師實戰Q&A嗎?

NextPrevious

Anchor link copied.

Report Abuse

If you feel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page violates the Adobe Terms of Use, you may report this content by filling out this quick form.

To report a copyright violation, please follow the DMCA section in the Term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