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Static Version
Loading

大霸北稜 2019.10.10-10.12

"大霸北稜" 是一條怎麼樣的路線呢?

健行筆記的介紹是: 岳界稱大霸尖山北端的稜線為大霸北稜,一般由鎮西堡神木群開始進入步道,經馬洋山、南馬洋山、馬洋池、中霸坪至大霸群峰,是大鹿林道東線坍方封閉之後、攀登大霸群峰的另一種路線選擇。

山友通常安排3~5天走大霸北稜,前段主要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傳統獵徑,沿途有無止盡的陡坡、高大的箭竹林和濃密的芒草,還需跨越倒木橫陳的原始森林,過了南馬洋山之後視野逐漸開闊,同時進入了雪霸國家公園的範圍內,一路陡升至海拔3350公尺的中霸坪一帶、坡度才緩和下來,這裡是欣賞大、小霸尖山、東霸連峰、武陵四秀和北一段等群山,以及日出「黃金大霸」的最佳地點,此後開始銜接傳統的大霸路線,一步步目睹「世紀奇峰」的霸氣與壯美!

這個路線在我想要爬大小霸, 但又不想走大鹿林道線的時候, 就已經放入口袋名單, 只是聽說路跡不是很清楚, 大部份是中級山的路, 以前都要請原住民嚮導帶比較不會迷路,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達, 之前有走過的山友分享的航跡與魯地圖,Happyman航點資訊其實都已經有了非常詳細的標示, 出發之前, 上網爬了文, 發現大霸北稜的遊記相對來說並不是很多, 大約掌握了一些可能的路況後, 決定精實一點走三天就好, 但這樣第一天就要睡登山口,隔天天亮就出發

因為這次是使用山林日誌APP搭配魯地圖 & Happyman大大的航點進行導航, 就順便用手機來記錄整趟行程 測試看看

這是我們這次紀錄的來回航跡

雙十連假前一天, 下班後 回家收拾裝備, 晚上8點從汐止出發, 自行開車前往新竹尖石鄉的深山部落 鎮西堡, 在黑夜中開了兩個小時又很蜿蜒的山路, 終於在11點多抵達鎮西堡神木步道停車場, 停車場已經有兩台車, 看來前一晚睡登山口並不是很特別的決定, 因為背包都已打包好, 不想再搭帳篷, 今晚我們兩個就直接睡車上, 明天要重裝爬升1700多, 不是太輕鬆的行程, 所以早餐一定要吃飽, 特別從台北帶了三碗 大 ~ 油 ~ 飯 隔天當早餐

D1: 鎮西堡停車場 (重裝) > 第一營地 > 第二營地 > 馬洋山 > 南馬洋山叉路 > 馬洋池營地
停車場抬頭就能看到滿天的星星耶 果然雙十連假的天氣如預測的 非常好!

5:50 鎮西堡神木步道停車場出發

清晨起床, 吃完大油飯之後 滿足的出發了, 以往重裝的行程常常因為吃得不夠多, 走一段時間就餓了, 這次希望第一天就要推進到馬洋池(海拔2850) , 所以要把油加滿 , 慢慢走 不大休

果然是連假好天氣的關係, 這不太熱門的路線人也不少, 起登前, 看到了一隊年輕人5人小隊, 還有兩隊南部來的登山隊伍, 總人數約10幾個, 全都穿雨鞋, 看起來是高手, 年紀都是要叫大哥大姐的那種, 其中一位大哥看了一眼阿飛, 就問他 : 喔 你們兩個是要來走鎮西堡步道喔? 阿飛就回他: 我們是要走大霸北稜, 結果大哥的反應是 有點訝異, 然後轉頭跟其他人說 他們也是要來走大霸北稜的耶! (我心裡OS: 走鎮西堡步道我幹嘛那麼早出發, 還背重裝阿?? 還是他們看不出來我們是重裝?? )

後來再營地再次遇到他們的時候, 才知道大哥大姐們覺得 "只有兩個女生" 來爬大霸北稜這種有點深山的路線, 比較少見(有嗎?) 還問我們, 不怕在山上都沒遇到人嗎? 或遇到...甚麼之類的, 我心裡想, 我其實比較怕遇到太多人... 因為上山就是要享受清淨的

回歸正題, 從停車場出發到B區神木指示牌(也就是鎮西堡標準登山步道)的路況就是 坡度不大, 平緩好走的 適合闔家歡踏青郊遊吸取神木精華的路線, 缺點就是有點遠, 開那麼遠只走神木步道好像有點不太划算哪

鎮西堡神木步道 有木橋, 有小溪, 有巨木
神木愛好者

7:15 抵達B區神木指示牌, 這裡要右轉陡上 接入中級山原始林內

從這牌子後面往上爬
走一小段之後 就會遇到警告遊客的指示牌, 不是登山客就不要再繼續走了ㄟ
陡坡 林間終能看到藍天配陽光灑在樹林中
途經一處平緩獵寮

從B區神木旁右上接入原始林後, 一路陡升, 遇到的第一個平緩處是馬望海山與馬洋山的叉路

右往馬洋山 左往鎮西堡
過了這個叉路之後開始被箭竹打臉

中級山的路況就是 陡坡, 樹根, 倒木, 箭竹, 沿路上布條並不是非常多,但是邊走邊check GPS地圖也不容易迷路

大霸北稜沿路都是綠意盎然的箭竹林
還有巨大的樹木
搭配水珠亮晶晶的菇類
箭竹林 稜線上 起起伏伏
時而上 時而下 可以想像回程的那一天 也是上上下下的

11:00 抵達第一營地

小休吃麵包 , 第一營地距離第二營地還有幾座假山頭要走, 不是很近

第一營地 可搭 2帳左右
第一營地前有一處崩塌地 聽說這裡才是以前的第一營地
亂七八糟的倒木 會讓你覺得 這照片應該怎樣看才是正的
沿路很多這樣的巨木
別懷疑 路就在前面
真的拍不完的箭竹林... 其實還有很多蜘蛛網 因為今天我們是走最前面的(開路的)

箭竹沿路刷臉 還有一直迎面撞上蜘蛛網, 後來我們只好把擦汗巾拿來圍臉

兩隻土匪
WOW 有展望 這裡是望向桃山喀拉業的方向
看完展望後.. 繼續 鑽箭竹..
午後霧氣出現 但陽光也還是很大
松林稜線

14: 09 抵達第二營地

許多人會安排第一天就在第二營地搭營, 第二營地下切有活水可取,但是我們已揹了足夠的水, 狀況也OK, 都還不累, 今天還是打算推進到過了南馬洋山之後的馬洋池營地搭營,這樣明天上大霸也少走一點

第二營地- 有許多大鐵鍋拿來接水

過了第二營地沒多久, 我們跟著布條走, 發現前面的箭竹道路已被新的倒樹壓扁, 要趴著過去(還不一定過得去), 我們只好自己想辦法往旁邊較高處繞, 但旁邊的稜線箭竹很密, 沒有被砍過, 只能直接擠進去, 硬走... == 一開始我們還以為是走錯路 但是核對GPS路徑又沒錯, 所以認定樹應該是新倒的, 只好揹著大背包朝著對的方向硬衝, 這段路我們卡了半小時, 後來回程跟其它山友聊才知道, 有一條新開的山腰路很好走, 但是布條沒有綁在對的地方, 會誤導人進去錯的舊路, 他們很熱心的把布條拆下來綁到新的路上,也告訴我們, 以後若遇到這種夭壽難走的路, 可以退回起點重新看一下四周左右, 應該會有人開新路

常常一回頭 都會差點找不到人
卡卡照

在稜線中爬上爬下, 一抬頭, 忍不住驚呼! 這個光 這個霧氣 mother nature 的傑作 真的太美了

照片拍不出實際的美
神光來著

14:27 抵達馬洋山 (2863M)

此行第一個三角點
馬洋山是一處較空曠的平緩地
過了馬洋山繼續前往南馬洋山的稜線上 看到好多鐵杉
地上撿到的 大人形冷杉葉子

15:49 抵南馬洋山與馬洋池叉路

叉路處有鐵路標
已經快四點還是陽光普照, 停下小休吃零食

此處的海拔是2950M , 續行之後是一路下切至2850M馬洋池高度

大樹根營地
大霸群峰展望處
這一排山頭就是從北望向大霸群峰的方向 (最右邊是大霸被雲蓋住, 下面綠綠的一片是庫基草原, 左邊的是東霸尖山(難度高高高)

16:46 抵達馬洋池(第三)營地

我們是第一組到的 oh ya
馬洋池大池 旁邊還有小池 , 池水跟油婆蘭比的話, 這裡還是乾淨很多 但我們沒有喝池水
開始搭帳 泡米(阿純送的真空包裝日本米)
搭帳完之後要瘋狂補水 就先泡了奶茶 紅豆湯
第一人稱視角
太陽西下的馬洋池營地
發現營地旁有一顆 掛滿松蘿的大樹... 想必這裡吹強勁東北風的時候也是很精彩的吧

天色漸漸暗下, 本來暗自竊喜我們兩個今天要包下這營地了, 其它隊伍應該都在第二營地過夜了吧, 結果天黑之後竟然殺來了好幾個隊伍(起登時遇到的南部大哥大姐登山隊都上來了),第一個到的大哥, 戴著頭燈, 問我們 : 這是哪? 後來我們才發現他們爬山都沒帶GPS的, 都是領隊靠記憶走,好厲害, 但是他們抵達的時候已經天黑, 可能他們也不想搭太遠, 整團就按照我們帳篷周圍放射性搭設, 旁邊那帳大姊搭的有夠近, 他打嗝我都能聽到的那種... 幸好他們也累了, 雖然人多 吃完晚餐就馬上睡覺, 完全沒聊天, 是很有水準的登山客

今晚吃超級好吃的日本米 + 日本乾燥雞肉蔬菜咖哩(加水還原有夠好吃)

本來是想用手錶跟APP一起記錄做比較, 但我竟然忘了戴手錶的充電線, 又不小心把GPS精度開到最佳, 很耗電, 導致手錶在過了馬洋山附近就沒電了, 之後的行程都是用APP繼續記錄

今天是重裝爬升 1720M , 距離約13KM , 含休息總費時 11小時
D2: 馬洋池營地(輕裝) > 庫基草原 > 中霸坪 > 大霸尖山 > 小霸尖山 (原路回) > 中霸山屋 > 伊澤山 > 加利山 > 中霸山屋 > 中霸坪 > 庫基草原 > 馬洋池營地

昨晚12點多竟然還有人抵達營地, 真的不知道他們是幾點開始爬的, 摸黑那麼久意志力也太強,本來以為第二天輕裝會是最輕鬆的一天... 殊不知若堅持要走到加利山再原路回的話, 那真的是long long day

5:50 馬洋池營地出發

因為營地周圍的箭竹林都很密又高, 有點擔心摸黑會更容易迷路 速度快不了, 就決定天亮才出發, 很巧的是, 馬洋池營地的所有隊伍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發

離開營地後沒多久, 就會遇到 地圖上標示的迷途草原, 為什麼叫迷途草原呢, 因為這裡的芒草,箭族,刺藤都長得比人高, 布條又稀少, 真的要很認真的把草撥開找底下的路, 才能走到正確的路徑, 否則, 就是往大霸的方向衝 , 中途可能被刺藤纏滿身 ... 或者走進高草堆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日出將芒草染成金黃色
今天又是100分的好天氣
大霸漸漸出現
登山客, 芒草與大霸
大霸群峰就在前方
整片比人高的芒草

6:35 庫基草原

此行最愛景點之一 庫基草原

經過平緩的庫基草原之後, 開始會進入森林中緩陡上

前往中霸坪的森林
在林中往上爬 空曠處可以看到大霸山頭露臉
越靠近越覺得大霸很壯觀
另一面可看到其它的新竹中級山
出森林後開始有展望 這裡有往馬洋山的標示

8:08 中霸坪

中霸坪到了 大霸就在眼前
辨識度超高的 大小霸山頭

到中霸坪後已經進入了熱門百岳登山路線, 人自然變多了, 雙十連假可能需要排隊過大小霸呢!

下面已經一堆人在拍照了
就在這慢慢拍照順便等吧

8:32 抵大霸尖山

大霸尖山,位於臺灣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與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之間的一座山峰,主脊高3,492公尺。泰雅族語為「Papak waqa (Skaru語系)、 Papak wa'a (Spazi語系)、Papakwa'a (Klapay語系)」,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合稱為「Babo Papak」,賽夏族人稱它「Kapatalayan」。漢民族曾稱為熬酒桶山(《淡水廳志》1871),它的形狀如同一個圓柱,四面都是直立的懸崖,因此當地居民也稱之為「酒桶山」。光緒六年《臺灣輿圖並說》首見大霸尖山之名。

大霸尖山位於台灣的雪山山脈,聖稜線北端,其山勢突地拔起,危峰孤峙,遙望如同覆置的大酒桶,四面崖壁寸草不生,山形冷峻,令人生畏,素有「世紀奇峰」之稱,高峰聚集,氣勢宏偉,稱得上是北台灣的屋脊。在著名的台灣百岳之中,大霸尖山與中央尖山、達芬尖山合稱「三尖」。台灣泰雅族與賽夏族原住民堅信大霸尖山是其祖先發祥地,視為聖山。

其附近相似命名之山頭有:北邊的中霸尖山、西邊的小霸尖山及東邊的東霸尖山,合稱為「大霸尖山群峰」。

在1927年,台灣已經有人用攀岩技術,登上大霸尖山,此紀錄的締造者是一位居台灣的日本學生瀨古喜三郎,一說是日本人中曾根武欺騙泰雅族嚮導,才登上泰雅族因敬畏而不願攀上的山頂。

新臺幣五百元以大霸尖山為圖案設計 by 維基百科

這次不小心顏色穿的太像 所以每個人都發現我們長一樣了

快速拍了兩張照片之後, 不耽誤時間 讓後面的山友接著拍, 我們就前往霸基吧

霸基
看起來路小 實際走起來一點也不可怕, 比較怕有落石啦
前往小霸路上展望絕佳
前進小霸
小霸跟大霸真的是兄弟, 長好像只是比較小顆
鏡頭拉近拍到小霸上面滿滿的人

我們到小霸底下之後 決定先讓上面的人下來, 我們再衝上去 , 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因為我們剛好卡在後面的人還沒到, 前面的人已經下來的空檔, 爽爽兩人包場小霸山頭

9:11 抵小霸尖山

小霸尖山,位於臺灣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36。小霸尖山3,360公尺,屬於雪山山脈,行政區劃屬於苗栗縣。小霸尖山東北東方有大霸尖山,北邊連接伊澤山。其特色為山型模樣狀似猴子。 by 維基百科

小霸上做弓箭步的意思是?
要這個方向拍才對
從小霸山頂拍大霸

可能是已經走過比較多地方才來走小霸, 覺得小霸的暴露感一點也不可怕, 而且垂直的石壁很短就爬完, Alfie 都覺得一點也不可怕

登小霸需要手腳併用

登完小霸之後, 時間還早, 我們原路回到中霸坪, 再到中霸山屋休息, 之後還有伊澤山跟加利山要去走走

在中霸坪上往東霸尖山拍攝
中霸坪回望大霸群峰

10:32 抵中霸山屋

山屋裡外也是塞滿人

我們在中霸山屋取了6公升的水, 打算揹回馬洋池營地使用, 裝好之後就先藏在附近的箭竹林裡面, 回程經過的時候再拿

中霸山屋休息吃東西

伊澤山距離中霸山屋不遠, 離開山屋之後先走一段下坡, 再走一段緩坡就到了, 前往伊澤山的路上, 往右邊望去可以看到大霸北稜的稜線&庫基草原, 也就是我們早上走過的路

Alfie 指向對面那片草原就是庫基草原
遙望庫基草原與中霸坪
伊澤山方向望向大小霸與北稜線
聖稜線

11:16 抵伊澤山

伊澤山,位於臺灣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與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之間的一座山峰,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53,海拔3,297公尺,山頂有編號為 6251號的三等三角點,屬於雪山山脈,也處於雪霸國家公園。伊澤山南方有小霸尖山,是雪山山脈中段的最北的一座山峰(台灣百岳中最北的一座為南湖北山)。 by 維基百科

伊澤山頂是欣賞大小霸絕佳的地點

離開伊澤山之後, 我們是直接走稜線, 陡下的那條路繼續前往 九九山莊/加利山的方向, 這段路很少人走, 幾乎沒有布條, 我們是看著GPS走的, 雖然距離不是非常遠, 但比一般腰繞路要陡很多

前往加利山的路上 會有幾個假山頭要爬
路邊有一個乾掉的草池 看起來就很好搭營
加利山就是最後面左邊那個平緩的翠綠山坡 路途較遠 都快要走到九九山莊了
與加利山遙望的山就是雪山主峰/北峰..聖稜線
走到這裡看小霸已經好遠了喔 (最左邊那顆)

12:50 抵加利山

加利山,位於臺灣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的一座山峰,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86。加利山高達3,112公尺,屬於雪山山脈。加利山是大霸群峰三千公尺稜脈上最西側的峰巒,全山除東北方向接連耶巴奧山(3192公尺)的稜脊為寬平的嶺線外,其他四面都是陡落的急傾斜地形,龐大的山體座落於雪山溪及馬達拉溪深邃的河谷之上。從不同的角度看山,山的形勢自然不同,由於加利山的登山途徑是從高嶺循稜跑步就可登頂,便成為一座低緩不足奇的山峰,因有人提議,要把加利山從「百岳」剔除!加利山的泰雅原名Babo Maibarben(麥巴拉邊山),位處大霸山稜的最西端,在馬達拉溪登山口步道尚未開闢以前,因偏離山徑甚遠,無人造訪。民國67年7月18日,蔡景漳、邢天正、林文安、丁同三、簡進清、吳澄寬、張勝雄等人,即利用新闢建的步道,輕鬆地完成加利山光復後首登記錄。在台灣百岳中,只比六順山早了三個月而已,是倒數第二座被岳人登臨的「百岳」山峰。加利山這座被邢天正形容為,「幾乎像臺地一樣平緩」的山峰,山頂視域遼闊,尤其日落西斜時刻,向東可望大霸尖山到雪山北峰的聖稜線,劇烈參差變化的山稜與裸露的岩肌,在霞光的暉映下,展現山嶽的神秘悠遠與莊嚴肅穆;向西則可見萬頃雲海,波濤跳躍。」 by 維基百科

終於到了.. 真的沒有很近
行程中最後一座百岳山頭 準備可樂慶祝一下
後方是上午去過的大小霸, 我們是走左邊那個稜線來的

很妙的是, 走大鹿林道線最簡單的一座百岳加利山, 若換成從最北端的北稜線來走, 就變成最難的

我們到山頂旁另外一處平緩地休息 , 今天終於要拿瓦斯出來煮食了, 午餐是餛飩湯粉絲

日本的食物幾乎沒有地雷 好好吃

此時時間大約下午一點多, 後面聽到有幾組人上來, 其中一位大哥對我們喊, 你們兩個也是要回馬洋池的嗎? 要快點啟程比較好喔,路還很遠,不然要摸黑回營地了喔! 看了一下, 原來是一開始就一直遇到的那團大哥大姐的領隊, 他們那團最後只有他跟另一位大哥要走加利山, 其它的夥伴登完大小霸就回馬洋池營地了...

但我們估計了一下來的時間,雖然到中霸坪的路也是幾個小山頭上下,但從中霸坪回馬洋池是一路下坡,我們應該不會摸黑

Alfie 這次防曬撈本擦所以沒黑
回中霸的路上 一直都能看到大小霸在右手邊 走這條路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是走在審馬陣草原, 右邊一直能看到南湖跟中央尖的感覺

15:15 回到中霸山屋

回到中霸山屋的路上, 遇到一位焦急的領隊(來自台南的登山隊), 他拿著兩位年輕人的照片, 問我們去加利山有沒有遇到他們, 我是真的沒注意路人的臉, 但是一路上真的太多年輕人... 他才說, 他們是清晨從第二營地輕裝出發, 登完大小霸還要去加利山, 大約是12:30從中霸山屋離開前往加利山,我對了一下自己走的時間, 告訴他, 我是快11點離開中霸山屋, 走完加利山再回到中霸山屋都已經下午3點 了, 這趟來回不休息的話, 也需要抓3個半小時, 所以他們應該再我們之後才會回來, 結果那位領隊竟然說, 他們的腳程不可能比你們慢... 我心裡想說.. ㄟ你怎麼知道我們腳程怎樣, 我們就勸他等到他們之後, 乾脆直接再中霸山屋過夜了, 要再走回第二營地, 那摸黑摸大了, 應該要走到半夜, 而且迷途草原摸黑走的話... 更容易迷路, 後來我們拿完6升的水, 就繼續前往中霸坪前進

在這也遇到了一開始以為我們要走鎮西堡步道的那團大哥,得知我們已走完四峰還要回馬洋池(他們是北稜進,大鹿林道出,不走回頭路比較輕鬆)他就問你們是哪裡人啊?那麼厲害👍 他們是高雄人,我就說 我們是最城市俗的台北人啊 (有幫北部人爭點氣) 哈哈!這次連假遇到的都是南部來的團體好特別

15:44 回中霸坪

在中霸坪上看到大霸已經有雲霧蓋住一半, 這樣的大霸也很帥氣, 忍不住又拍了幾張

大霸遮一半有不同的美

已經下午四點, 在中霸坪回馬洋池的路上, 我們遇到一對母子竟然正要往上爬, 而且還是輕裝, 不像是要上中霸山屋過夜的, 聊過之後, 才知道他們是從第二營地出發的, 帳棚都還沒搭好, 他先生就去爬大霸了, 他們想上去跟他會合, 因為兒子走得比較慢, 所以現在才到這..... 要找她先生再一起走回第二營地, 我們一直勸他最好不要上去 肯定還沒到中霸山屋就要摸黑了, 但她還是堅持要慢慢走, 也會看狀況回頭, 並詢問我們取水的問題, 我告訴她我們有在中霸多取了些水, 她回程經過馬洋池可以跟我們拿

後來我心裡想....到底怎麼回事, 這次遇到那麼多時間沒掌握好的隊伍, 是大家都把路況想的太好走了嗎? 鑽箭竹也挺花時間的耶, 還好都沒有真的出大問題, 我是寧願早點出發也不要摸晚黑

16:38 回到庫基草原

嗨 又見到你 庫基草原
太陽換個方向照射的光也很美
看不膩的大霸中霸群峰
另一面是較平緩的山頭
又回到迷途芒草區域 幸好真的沒摸黑
撥箭竹也要留意腳下路 發現個大洞 好險沒踩到
滿滿芒草其實挺漂亮的

17:20 回到馬洋池營地

回來到營地天還亮著 我就拍了一下 大哥大姊帳篷跟我們搭的有多近 (左邊的BA白黃是我們的帳篷🤷‍♀️🤷🏼‍♂️)
晚餐吃牛肉拉麵 結束這忙碌的一天

約莫晚上八點多, 在睡袋中準備就寢的我們, 聽到了有人路過營地的聲音, 那個人問, 請問雙胞胎是哪一個帳篷? 想跟他們拿點水, 我們一聽就知道是下午遇到的媽媽, Alfie 就趕快把煮好的水拿去給他們, 看到一家三口都平安下來了, 也是放心不少, 但是他們要回第二營地還要走2~3小時耶,至少要11點才能走到第二營地了..

D3: 馬洋池營地 > 南馬洋山 > 馬洋山 > 第二營地 > 第一營地 > 鎮西堡登山口

以為今天是下山的行程那就錯了, 因為從營地要先爬回2980M , 之後在稜線繼續上上下下, 一直到馬望海山叉路口才是真正的一路陡下, 因為第一天沒去南馬洋山, 所以我們今天要去

昨天在中霸山屋遇到的台南登山隊大哥&兩位年輕人後來真的在中霸山屋過夜了, 今天清晨經過馬洋池營地有跟我們打招呼, 他們看起來累壞了似乎沒睡好, 很餓很渴的感覺, 時間沒有估好,只輕裝上去, 水跟食物都沒帶夠吧, 在馬洋池的大家都分了一些食物跟水給他們吃,這也學到一個經驗啦,下次行程應該不要排那麼緊, 否則很有可能會體驗迫降過夜的狀況

6:00 馬洋池營地出發

陽光普照舒服的天氣啊啊
掰了大霸

7:00 抵南馬洋山叉路後放重裝去登南馬洋山,反正都來了怎麼能不去看看呢

7:18 南馬洋山

南馬洋山 可眺望四秀

到三角點時遇到四人團體,他們是第二天的行程, 今早從第二營地出發,沒要住馬洋池,要直接殺到中霸山屋(也是有點硬)

南馬洋山展望

回到南馬洋山登山口後, 又跟剛遇到4人團體小聊了一下,發現她們都是快完百的高手,聊了很多背包裝備的事情,可惜忘了留FB,有機會還會在山上再相見的:)

接下來走的都是來時路了~忍不住又一路狂拍這北稜中級山的路況,給各位看倌欣賞欣賞啊!

陡下
倒木
一隻倒木
幾隻小倒木
大倒木 斜地
倒在崩塌地的木
劍竹步道
倒木again
倒木 ⋯數不了第幾根了
高大巨木

12:31 鎮西堡神木步道

13:30 鎮西堡停車場

總結來說~大霸北稜3天來回走的很精實第一天走11小時,第二天走快12小時,第三天走7小時 (都是含休息的總時間)

路況個人覺得是 白姑+塔魔巴的感覺 很好玩,喜歡中級山又想看大小霸,又不想踢無聊的林道可以考慮走北稜!

by Fa Chen

NextPre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