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7 Hong Kong Day 2

這天安排了海洋公園,上一回是2013年來訪,當時全家六人,因為小孩太小,所以印象不深刻。在非假日來海洋公園時,人潮沒有之前的多(之前都是假日甚至是過年來訪,人擠到爆)。以前來訪都需搭巴士,現在已經有了地點站,可以直搭地點到海洋公園。

我們時間沒抓好,剛好遇到上班人潮,搭地鐵的人就像是跨年看煙火的人群一般,實在是很恐怖。所以非假日要搭地鐵,一定要避開上下班的尖峰時段。這一天去程跟回程都超擠,小孩搭了一次就嚇到了。此時我才想起,以前為何要搭渡輪上下班,因為地鐵真的很擠啊!

香港海洋公園是十點半才開門,我們太早出門,先是跟上班的人潮擠地鐵,到了海洋公園時,只好排在第一位,坐等著園區開門。說到開門入場這一件事,覺得園內的規劃與安排很詭異。排隊的動線,跟入口閘道並非是對應的,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原本是有排隊秩序的,但一到開門時間,就會擠在一起。幸好一早人潮也不算多,所以沒有產生太大的衝突。

第二個神奇的地方,是門口有工作人員協助入場,閘口可以直接感應門票上的 QR Code 入場,依前述若是依閘口數量來排隊,工作人員可以輕鬆的幫入園的遊客解決進場問題。偏偏因為不是按照閘口來,所以工作人員就會依心情來放行,這導致本來我們一早就開始排隊的人,卻是在很後面才入園,奇蒙子(気持ち いい)真的不是很好。

原本打算一入園就先登山搭纜車到另一邊的高峰樂園,後來改變主意,想說改為先搭海洋列車,前往高峰樂園。這是因為上回來海洋公園時,想搭海洋列車下山時,排隊排了好久,加上這一次下午兩點四十時,有安排一個行程,位置在海洋哺乳動物繁殖及研究中心,地點稍為偏僻,從海洋列車出口的位置一路玩過去,可能剛剛好,所以臨時改了路線。

不知道是否是非假日的關係,一早海洋公園的遊客並不多,也因為這樣,本鎖定要直奔海洋列車的我們,就從門口沿路逛了上去。我們是從大門右側往內前進,先參觀了海洋奇觀、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接著才搭上列車前往高峰樂園。列車裡遊客三三兩兩,我們都還能找到位子坐下來,還可以悠哉的看著列車頂部所播放的動畫。

抵達高峰樂園後,發現除了某些遊樂設備定期輪休維護之外,一些小食亭與禮品店並沒有開,可能因為遊客不是太多,因此輪休。這是我第四次造訪海洋公園,前三次都是人滿為患,但這一回逛起來很有品質。我們先前往海洋天地,陸續參觀了中華鱘館-長江足跡、水母萬花筒、尋鯊探秘。在這一區的坡段路徑上,我們來來回回走了七、八趟,一下子下坡,一下子上坡,走的雙腳快廢了。雖然這一個坡段兩邊的樹很漂亮,但走到後來都沒精力去欣賞路徑的景色了。

來香港前,我事先在 Klook 上購買了海洋公園含餐的票券,在香港規劃樂園的行程,都會建議一併購買樂園內的餐券,因為價格划算很多。有趣的是樂園票價有分大人跟小童,但我們附的餐券只能點大人的,不能點兒童餐。雖然大人的餐點比較划算,但份量實在太多,所以午餐在灣景餐廳用餐時,根本就吃不完。

海洋公園的餐券,不需要在門口做兌換,我們是印出憑證,門口掃了 QR Code 就直接入園。餐券有分為餐廳跟小食亭兩種,餐廳的價格較高,可以依個人的需求來購買。我們點了餐之後,櫃檯會將票券收回。餐點包含一杯蘇打飲料,用餐券划算很多。以餐廳的套餐來說,每一個人可以省下300塊台幣(票券含餐多269塊台幣,而套餐一份要約576塊台幣)。

用過餐後,我們又前往剛剛那個坡段路徑,海洋天地的遊樂設施不少,但最適合我們全家的,應該就是摩天巨輪了。今天也都不需要排隊,一進去馬上就可以搭乘。原先來訪前,還思考說要不要額外購買海洋快證,這個快證可以在設有特快通行服務的設施使用七次。

但若是下載海洋公園的 App,也可以在九個設施中,自選預約三種限定的設施。海洋公園的 App 還有優惠券的功能,所以我們購買小孩的玩具時,就使用了 App 上的優惠,折扣了10%,也算是不無小補。

我們一直待在海洋天地遊盪,持續在坡道路徑爬上爬下的,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額外安排了一個「約會海豚」的活動。這個活動是兩點四十分時需前往海洋哺乳動物繁殖及研究中心報到,由於中心就在這一區,所以我們一直想待到活動結束後,才轉移到別區。

由於這一區可以玩的設施都玩過一輪了,我們決定先轉移到動感天地,先參觀南極奇觀、雪狐居、以及北極之旅。進入南極奇觀之後,溫度會降的很低,幸好我們有攜帶羽絨外套,此時就派上了用場。前陣子新聞一直在報導,說台灣人很愛羽絨衣。順帶又吐嘲了一下,台灣人衣著上不會搭配的問題。但我深深覺得,一件輕薄的羽絨外套,根本就是旅遊,或戶外活動的好幫手。

同樣的因為人不是很多,只有零星的團客,只要稍等一會,就會有很好的位置可以觀看企鵝、以及雪狐。企鵝館的大小,約比台北木柵動物園稍大一些些,因為視野很好,所以可以近距離觀看企鵝的活動。同樣的海洋公園推出的「與動物親上加親」活動,也有包含跟企鵝、海豹、海獅、甚至是熊貓近距離接觸的活動。

南極奇觀主要是在一樓,北極之旅則是搭乘手扶梯到二樓,南極奇觀裡面的動物以企鵝為主,而北極之旅的動物,就包含了海豹跟海獅。而在南極奇觀的出口處,有一個入口在禮品店的側邊,從這邊可以進入參觀雪狐居。我們進入時,剛好工作人員正在餵食雪狐,近距離觀看,小朋友看的很開心。

進到北極之旅時,也剛好遇到工作人員正在餵食大海獅,但大海獅的位置距離觀看的動線有點遠(後來走到下層,才發現有近距離觀看海獅的設計),因此細節部分觀看較不清楚。至於海豹很活潑,所以一入場就可以看到海豹四處活動的身影。

由於已經鄰近約會海豚的報到時間,我們全家從冰極天地,全速趕往另一端的海洋天地。海洋公園的 App 有路線導覽功能,但需連上園內的 WiFi 才能使用,整個園區幾乎都在 WiFi 的覆蓋範圍,因此在園區內不用擔心網路連線的問題。但路線導覽使用上有些難度,因為路徑的指引描述,還是會讓人有點看不太懂。我們花了二十分鐘的時間,一樣又經過坡段小徑,這條路真的走的好熟悉啊!

一開始我想選的是「豚聚一刻」,但這個有身高跟年齡限制,要八歲以上,且身高需滿一百三十公分。因為兩姊妹無法滿足所有條件,所以最後選擇比較靜態的約會海豚。當然也因為這樣省下了一筆預算,本來只能迪士尼跟海洋公園二選一,因為省下這筆預算,最後還是安排了迪士尼的行程。

與動物近距離接觸,這幾年一直有些爭議,包含應不應該要有動物園?或是應不應該跟動物園近距離接觸(商業活動)?我想在這邊,就不討論這麼嚴肅又複雜的議題。因為這個議題,都不只有單一的面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約會海豚的活動,分為跟海豚近距離接觸、生態教育、以及環保概念的宣導。跟海豚接觸大約是十五分鐘,其他就是環境與生態教育的區塊。雖然價格不匪(不論大人小孩,每個人的費用約台幣1,400元),但還蠻有特色的。

我們接觸的是瓶鼻海豚,生態教育的部份,會教導海豚身上的構造,例如海豚發音是透過氣孔,牠是哺乳類,所以是用肺部來呼吸,同時也會分辨海豚是雄性或雌性(性器官與便器連在一起或是分開)。海豚的耳朵很小,所以牠聽到的是高頻的聲音,飼育員是透過一個高頻笛來跟海豚溝通。海豚的牙齒有一百顆上下,因為不換牙,所以牙齒並不銳利。

我們在飼育員講解的同時跟指導下,可以觸摸海豚。接觸海豚之前,會先進行消毒。觸摸海豚的皮膚時,感覺很像橡皮擦。同時我們會用一些簡單的指令,跟海豚溝通。另外活動過程無法拍照,園方會有專屬攝影師拍照,但照片要另外付費購買。

跟海豚告別後,小孩依依不捨。我們又路經坡段小徑,準備搭登山纜車回到海濱樂園區,這時接近下午四點,此時才感覺到人潮,因為排隊搭纜車需等待四十分鐘,這是今天唯一需在海洋公園排隊的設施。

登山纜車是我對海洋公園印象最深刻的設施,記得第一次來訪時,搭乘這個纜車,覺得好長啊!在兩個園區內搭乘,時間約要十分鐘左右,是早年東南亞地區,距離算長的纜車設施之一。而且沿途風光很美,是海洋公園裡我最喜歡的設施。

回到海濱樂園,在纜車站出口,會看到香港老大街,這是由奇華跟海洋公園合作的一個場景,在這邊重塑了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風情,所以這個區域很適合拍照,每個小角落都是一個景區。

接著我們前往了亞洲動物天地,這邊還有一個熊貓山莊,上午經過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時,熊貓待在室內休息,所以只能透過電視看到身影,但這邊的熊貓正躺在戶外休息,所以小朋友看到熊貓後很開心。我最早看到熊貓,也是在這邊,當時還帶了一隻玩偶回家,我們都叫牠老闆,因為牠坐在椅子上的身影,看起來很像老闆,這也算是我們家的惡趣味之一。

我們去參觀了金魚寶殿,我對這個點沒有印象,上回來時是2013年,當時坐纜車回到山下時,只逛了貓熊展覽區,全家就沒體力了。這回硬是要嘗試待到它關園為止,所以才走訪了金魚區。這裡的配置很有文人的氣息,跟一般水族展區有很大的差別,我很喜歡這邊將金魚缸,跟書房整合在一起的那種設計風格。

儘管大人小孩已經疲憊不堪,我們還是前往最邊邊的威威天地探索。這是一個適合小小孩的區域,雖然我們家的小孩有點大了,但在這裡還試玩的很愉快,不管是旋轉木馬、彈彈屋、巨人森林,小孩都玩的很愉快。本來看似沒電的小孩,在這邊又迅速回電完成。我們待到了六點,擔心來不及去購買約會海豚的照片,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威威天地。

離開海洋公園,天色已經暗下來。水都麗影裡還排滿了要購買照片的遊客。購買照片時,會給一張卡片,上面有 QR Code,掃描註冊一個帳號後,即可下載購買的照片。價位不太便宜(全部的照片港幣338元),大概跟澳洲動物園的價格相當。

回到尖沙咀時,實在不知道該吃什麼,這時小孩一樣已經耐不住飢餓,最後我們選了 iSQUARE 國際廣場購物中心裡的一間日本料理「錦丼」。食物很好吃,但服務態度真的很香港。因為店內有標註不許拍照,所以沒有照片。

來到這邊隨便走走都是一萬步以上,兩小頻頻喊腳痛。別說小孩了,就連大人也是走的腰酸背痛,跟老婆兩人不禁回想,以前我們來香港時,走的也沒比現在少,但多帶了兩個小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啊!走路也是需要一種節奏的。但重點是這才第二天而已,接下來還有四天要走啊!

P.S.在房間裡拍縮時,根本沒辦法看到燈光秀啊!

Created By
hsuanwei Chen
Appreciate
NextPrevious

Report Abuse

If you feel that this video content violates the Adobe Terms of Use, you may report this content by filling out this quick form.

To report a Copyright Violation, please follow Section 17 in the Term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