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国实验室安全管理揭秘 DT挖掘机爆料 P4实验室第2季 5

中国生物及病毒实验室安全管理挖掘揭秘

DT挖掘机说明: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这种CCP病毒的制作只需要P3级别的实验室就可以完成,而不需要P4实验室,建在武汉的P4实验室另有用途,有可能是病毒武器的生产工厂。并且确认石正丽的“SARS和猪瘟病毒来源于蝙蝠”的研究是一种故意设计掩盖真相的戏法。明确了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时间是在2003年,分离者是军方单位。也确定了2016年发生在广东清远的猪瘟是在进行一次高级别的病毒武器的动物传播传染演习和试验。那么最终接管武汉P4实验室的是谁?又是谁真正展控着P3实验室进行病毒武器的研制,新冠病毒这个生物基因武器的确切完成时间点在哪里?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角度加以一一揭示。

以下为详细内容:

关于P3、P4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大家其实最关心的应该是像电影《生化危机》里描述的那样,因为实验室的一个玻璃瓶不小心被打碎,内存的病毒突然爆发并迅速传播,使得被感染的人全部变成丧尸。事实上,病毒流出生物安全实验室酿成重大事故早已走出银幕。具国内新闻报道,例如在生化技术最发达的美国,过去的几年里,已发生过几百起病毒泄漏。根据对全球5000多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累计3921例相关感染的调查统计,80%的实验室感染案例与实验人员粗心大意地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仅仅20%与器械事故有关。

那么我们最关心的是武汉的P4实验室的安全防护体系是否会出现新冠病毒的意外泄漏呢?在展开详细的讨论之前我们先从硬件也就是P4实验室的主要设施设备的角度入手来逐步结构中国P3、P4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经过查询,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是AAF国际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空气过滤解决方案制造商之一,全球总部成立于1920年,设立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又是美国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同时也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P4实验室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也就是是说中国的两家P4安全防护设备的供应商都是它,同时它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在下表中,我们列出这家公司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成功案例。

AAF Flanders 生物安全实验室成功案例

这家公司2016年度销售额达6亿人民币(含台湾地区5500万人民币),就是说2016年也就是武汉P4实验室建成时这家公司在大陆地区的销售额在54500万人民币,可见这种设备有多贵,技术难度有多高。联想到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DT只能呵呵了。

从这家公司在网络上公布的一些资料我们可以窥见P4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真面目: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P4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隔离系统示意图:

应用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隔离系统可以简单地分解为空气系统和生物安全系统,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员要在里面做危险生物的实验,既要能够做实验(活着、呼吸,能够使用设备从事研究活动)又要防护危险生物,这种防护就包括危险生物的意外泄漏、意外逃逸(动物)对实验人员造成的伤害,以及逃出实验室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所以核心设备是生物安全柜(包括其中的高效过滤器)和空气系统,这两个核心设备目前中国是没有能力制造和设计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的公司手中。

我们先看看核心设备生物安全柜,在供应给昆明动物所的设备中有这样一张示意图:

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到生物安全柜对于P4、P3实验室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病毒的安全防护方法。针对细菌、病毒、哺乳动物(猴子)、实验性动物(小白鼠)、牲畜的生物安全柜的设计只是大小不同,结构和原理基本一样。

简单的说,实验室一定是一个负压的密闭环境,外壳极其坚固(可以抵御一般的毁灭性攻击,如果是军事用途级别更高,当然这是建筑设计领域的工作),经过层层消毒灭菌,实验人员穿着严密的实验防护设备(防护服、手套等)进入期间进行科研工作。

实验室里面一定是一个恒温恒湿无菌的空气环境,空气的出口具有灭菌系统,负压系统形成一个负压的环境,实验的生物或者病毒在生物安全柜里面(这是严格规定不能离开生物安全柜的,如果离开了生物安全柜会触发警报),那么是否会发生生化危机那种泄漏事件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新冠病毒确实是因为某些人故意或者无意在实验过程中泄漏而传播到海鲜市场的,那么必须有几个必要的条件:A、这个人能接触到病毒 B这个人能从P4实验室带走病毒。那么好如果A成立,能接触到病毒,就必须身穿防护服进入到P4实验室,然后手伸到生物防护柜里取到病毒活体样本,然后拿出生物安全柜,这会触发第一级防护警报;好了我们权且相信她拿到病毒并成功地从生物安全柜中取出,那么她能够带离层层防护的安全实验室吗,能够带出P4实验室大楼吗?很显然,电影里面打碎玻璃试管造成病毒泄漏的情节是夸张和虚构的。

实际的情况是美国过去的几年里,已发生过几百起病毒泄漏事件能够走出实验室造成对社会危害的没有一例。对全球5000多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累计3921例相关感染的调查统计,80%的实验室感染案例与实验人员粗心大意地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仅仅20%与器械事故有关的前提是这些造成感染事故的案例基本上是没有足够级别的安全防护系统和防控设备造成的,可以说在武汉P4实验室安装了AAF公司的生物安全防控系统这样级别的防护设施后造成新冠病毒意外泄漏的概率为0!

我们来看看中共国是怎么管理P3和P4实验室的,首先看一篇下面的报道:

科技部关于发布《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83号,全文摘录如下:

科技部关于发布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7〕183号

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教育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训练管理部: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6年,科技部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会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对生物和医学领域共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独立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经科技部部务会会议审定,现将评估结果予以发布。

一、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从评估情况来看,通过5年的发展,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水平上升很快,已经成为各学科领域的领先团队,部分成果较为突出,影响力不断扩大。实验室集中了国内最优秀的团队和优势资源,各实验室围绕各自定位和5年目标,面向学科发展、科学前沿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实验室成为本领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骨干基地。在本评估期内,75个实验室实到总经费208亿元,其中国家科技任务经费155亿元,占实验室实到总经费的74%,平均达到2.78亿元以上。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实验室凝聚、吸引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批科学前沿的领军人才。在本评估期内,75个实验室共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占评估期内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新增院士人数一半;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64个;新增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93人;新增“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274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8人,约占同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总数的60%。

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为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75个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8项。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大约一半以上的评估专家认为80%以上的参评实验室处于领跑、并跑水平。

二、评估结果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6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限期整改,整改期为2年,在此期间停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通过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聚集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任务、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科技部件

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整改类实验室(8个)

未通过评估类实验室(1个)

这篇通知透露了很多关键性的信息,我们来解读和挖掘一下。

1、75个实验室实到总经费208亿元,其中国家科技任务经费155亿元,占实验室实到总经费的74%,平均达到2.78亿元以上。其他53亿来源不明,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实验室都是国家主管部门全额拨款,以国家科技任务的名义下拨,2016年平均每个实验室获得2.78亿元以上的经费。

2、这些实验室才是真正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主力军。首先我们先记住在这些主力中和这场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相关的国家级实验室,列表如下:

在后面的挖掘和揭秘中我们会用的到这份名单。

3 实验室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实验室每年的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我们来挖掘一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日前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2008年8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固定人员1万余人,仪器设备总值80多亿元。在统筹部署、适度新建、定期评估、择优支持、动态管理等创新制度的推动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原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已执行六年,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对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从2008年起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的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专项经费的设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在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对原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的意见,修订工作历时近一年。

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包括:第一,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第二,针对专项经费的支持范畴,明确了自主研究课题、访问学者制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研制等内容的程序、要求和办法;第三,提出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发展要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并提出相应措施;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增加年度计划和总结、对部分实验室抽查等内容,建立运行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第五,进一步强化对学术委员会的要求,确保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第六,进一步强化依托单位职责,明确依托单位应优先支持实验室发展。新的管理办法还强调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共享、数据共享、科学普及、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等内容。

科技部、财政部还将联合制定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了解到:

1. 2008年8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2.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到2008年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固定人员1万余人,仪器设备总值80多亿元。

3.《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包括:第一,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第二,针对专项经费的支持范畴,明确了自主研究课题、访问学者制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研制等内容的程序、要求和办法;第三,提出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发展要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并提出相应措施;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增加年度计划和总结、对部分实验室抽查等内容,建立运行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第五,进一步强化对学术委员会的要求,确保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第六,进一步强化依托单位职责,明确依托单位应优先支持实验室发展。新的管理办法还强调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共享、数据共享、科学普及、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等内容。

4. 为了管理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科技部、财政部还将联合制定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在这里我们不再列出,这是公开的资料,我们重点解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

简单的说就是

A.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自主研究课题、访问学者制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研制等内容的程序、要求和办法;

B. 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发展要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并提出相应措施;

C.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增加年度计划和总结、对部分实验室抽查等内容,建立运行管理中的“预警机制”;

D. 强化对学术委员会的要求,确保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

E. 进一步强化依托单位职责,明确依托单位应优先支持实验室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到,实验室的管理关键部门是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部门、学术委员会和依托单位三个部门,简单的说,日常管理部门是管理设备及实验室的工作,依托单位是管人事和资金管理,学术委员会是管理科研方向和成果评估,基于此,列表中的所有国家级实验室都会有一个日常管理小组(包括实验室负责人 科研小组组长等)、一个学术委员会(真正确定研究项目和评估科研成果,确定科研成果的发布如论文的发表等)、一个实验室依托单位,如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就是武汉大学和武汉病毒研究所。当然最后还要有国家组织的对这个实验室的每年一次的评估,如果评估不达标,下一年拨付的资金就会出现问题。

这种严密而严格的管理组织方式我们先不去论证是否会发生实验室病毒泄漏事件,可以直接看出它的效果和目的:从资金、组织和学术上都严格地把控了实验室中工作人员的科研行为,所有的科研活动都成为实验室的集体行为,每个课题组组长或者研究员都没有独立进行科研活动和发表科研成果包括论文的权利。最终发表的成果论文或者获得的荣誉一定是作为代表(当然也是做出了实际贡献)代表集体、团队获得的,是组织给予的荣誉,组织给予了奖励!

而这种严格类似军事化的实验室研发管理体系在华为、中兴等科技公司中也会见到,因为他们和这些实验室一样,只不过是中共管理的一个机关部门,并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在这样的部门里权且不说保密条例对每个研究人员的约束,光是依托单位作为主管部门的管理就把人管得服服帖帖了。当然,这些研究人员大多不会知道自己的研究是为了什么,做了什么,不会知道将来会成为杀死他们自己和家人的武器,不会知道他们会随时成为下一个赵永芳。

那我们来看看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的具体管理是怎么实施的,我们重点关注一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就是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P4实验室”,就是说在武汉有两个病毒实验室。这个“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和改造于2003年SARS爆发期间,这一点我们在上一文中已经做过披露。

在这篇报道中出现的是武汉大学田波院士领导的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领导的P3实验室,并没有说这个实验室也是武汉病毒所的P3实验室,DT再强调一遍,武汉病毒所的P3实验室和武汉大学的实验室是同一个,明确这一点非常关键!关于两个实验室的故事我们会在下一篇文章里继续披露。

以下为一些相关内容:

2011年7月5日田波院士访问武汉病毒研究所,这篇报道把这个实验室的本质说的清清楚楚。

7月5日,应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陈新文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田波先生来该所参观访问。

访问期间,田波院士回忆起早年高尚荫院士担任所长时期他几次来所交流病毒学科研心得、学习及工作生活的往事,感慨万千。他首先参观了其在武大兼职时的学术助手肖庚富研究员的新实验室,并对我所人才引进状况及支持力度表示高度赞赏。随后,在陈新文所长陪同下,田院士考察了该所BSL-3实验室及部分学科组,并与部分学科带头人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田院士就蝙蝠携带新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研、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人巨细胞病毒母婴传播机制等与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看到王华林、崔宗强等年轻一代的学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田院士非常高兴并与他们就病毒膜融合机制、病毒仿生纳米器件研究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陈所长向田院士介绍了郑店园区建设情况及研究所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田院士听后肯定了病毒所近几年取得的成就,希望武汉病毒所科研工作者以中科院武汉郑店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发奋工作,为我国病毒学科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田波院士是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托管单位之一就是武汉病毒研究所,另一个是武汉大学

3、肖庚富研究员曾经在武大兼职作为田波院士的助手。

4、肖庚富在武汉病毒研究所有了一个新的实验室。

5、武汉病毒所在2011年已经有了BSL-3实验室及学科组

6、武汉病毒所正在郑店建设中科院武汉郑店实验室。

简单地解读一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块牌子,由于资金拨付的问题这块牌子挂靠在教育部,设立在武汉大学,注意当时的教育部长是陈至立,而实验室的管理绝对主导者不是教育部也不是武汉大学,而是中科院。在这个过程中,是武汉大学和武汉病毒所共用这块牌子,从田波院士的描述中,武汉病毒所早期的实验条件应该不如武汉大学或许有其他的原因,病毒所的一些研究员在武汉大学内的实验室中做实验研究。而在2011年左右,武汉病毒所已经具有自己的P3实验室。而当时正在建设的郑店实验室,才是后来的P4实验室!

为什么说这段报道说出了实验室管理的本质呢:1 资金渠道 来源于教育部(注意不是中科院)2 实验室科研队伍是两批,一批为武大团队,一批为武汉病毒所团队,两个团队相互交流。3 两个团队归依托单位进行人事组织上的管理 4 实验室具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委员会,这就是中共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下病毒泄漏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它更证明了一个事实,“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牌子下的两个P3实验室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和核心的党产。

2004年4月12日清晨,武汉病毒所园区小洪山新园区彩带飘飞,一派欢快喜庆的气氛,该所新实验大楼落成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路甬祥参加了落成仪式。武汉病毒研究所的P3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武汉病毒所分部就在这里。

我们再来看看“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名单,当然这个名单由于主管单位是教育部,你在中科院系统是查不到的,你得到武汉大学的网站上查询:

请认真阅读这三届学术委员会的名单,这才是真相。在这份名单里出现了几乎所有应该出现的名字:张先恩,胡志红,管轶、陈凯先,饶子和、舒红兵、田波,陈新文。郭德银,在哪里?不要着急,他不属于学术委员会,石正丽在哪里?她应该不会出现在这里,因为分配给她的任务就是抓蝙蝠和从抓到的蝙蝠身上找到指定的冠状病毒,那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

继续爆料:

在这份管理团队的名单上神奇的出现了郭德银的名字,这些人就是武汉大学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两处P3实验室一块“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真正管理者。

好了,那些设备管理者名单,考核记录,管理日志等的资料不需要爆出来了,我们只要明白这种布局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谋划好的大的布局,重要和核心党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关键点和核心,设立在教育部是为了资金使用方面的方便,以高校科研的名义,用一块牌子掩盖两只队伍,真正的事实是在从事生物基因武器的研究和研制。

在这种布局下,他们精心研制的基因武器有可能泄露吗?他们编织了那么长的一个谎言来掩盖真相,他们花费了那么多的人民的血汗,他们盗取了那么多美国的技术和人才,绝对不会的。

可以结论了,新冠病毒的研制产生地点:武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就是P3实验室。

那么P4实验室为什么要兴建?掌管P4实验室的是这些人吗?有一个问题可以回答:P4实验室建成使用之日起,掌管和使用的是军方,军方的P4不需要建了,毕竟太扎眼。

请听下文分解。

编辑 【喜马拉雅战鹰团】